上海财经大学朱启贵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与测算方法的研究》,其最终成果是研究报告《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这项成果从国民生存与发展系统(含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六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既立足国情,又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与方法。
一、发现观的演进与评估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发展观可划分为经济增长观、社会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相应的评估手段分别是经济增长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设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一般应注意四个问题:1、指标的效用有限性。在选择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上,要解决指标的代表性和包括性的矛盾,既力求指标体系简捷,而又不失包括性。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从理论上讲,某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应该由直接反映其发展水平的指标(产出指标)来度量,但有时往往会遇到产出指标难以搜集到的情况。这时一般用反映旨在提高发展水平的政策投入情况的指标(投入指标)来代替。3、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应合理设置存量与流量指标。从存量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证人均资本不减少。从流量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要保证“真实储蓄”为正数。4、指标的时效性。某一时期就某一领域选取的代表性指标到下一个时期可能会失去其意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新,以提高指标的时效性。
二、可持续发展评估的信息系统———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决策的基础。然而,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少问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应基于国民生存与发展系统思想,从全局出发,以服务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拓宽SNA范围,丰富SNA内容,构建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是SNA和社会核算、人口核算、科技核算、资源环境核算、隐性经济核算等的整合衔接体系。构建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的方案有三种:第一种是把五种核算完全纳入到SNA中,对SNA的核心结构作根本性的改变,建立一个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第二种是建立五个卫星帐户体系,以补充SNA;第三种是建立五个与SNA平行的帐户体系,同时五个帐户体系中包含五个完整的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和隐性经济指标体系。从发展的角度看,现在应按照第二种方案构建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条件成熟之后,可按第一种方案构建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
三、资源与环境的价值理论与估价方法。研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理论和估价方法是建立资源与环境核算和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当务之急。应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系统论证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为资源与环境的估价提供理论基础。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有现值法、净价格法、再生产补偿费用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市场价值法;环境的估价方法有收入损失型估价法和维护成本型估价法。每种方法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在实际估价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四、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中国21世纪议程》要求“建立各种自然资源的实物帐户和价值量帐户,以支持建立综合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以补充或改进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国民经济帐户理论与方法,建立资源与环境核算帐户,并将它们与SNA中的帐户整合,拓展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构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对GNP、GDP等总量指标进行调整,从而得到一组评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生态国内生产净值(EDP)、资源净产值(NRP)、环境净产值(NEP)和经济福利指标(MEW),并将这些指标应用于实际,测算其数值,然后与GNP、GDP比较。
五、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与综合测算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科教和制度等七个领域的指标。为了能科学、全面地测算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将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加权在一起,得出一个测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至于如何保障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则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体系。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障碍———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科教经费紧缺,设计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口、自然资源、科教、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目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政策配合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环保与经济政策滞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缓慢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社会影响评估制度,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资金支持系统。